葛红林:我国多晶硅产能产量全球占比排名前列 但晶硅产业仍有五大矛盾亟待破解
我国晶硅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性成就 近年来,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我国晶硅产业以创新破局、协同共进,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历史性跨越。 全球晶硅产业主导地位全面确立 截至2024年底,我国原生工业硅实际装置产能850万吨/年、产量472万吨/年,多晶硅产能287万吨/年、产量184万吨/年,硅片产能1170GW/年、产量718GW/年,产能在全球的占比分别超过85%、94%、97%。其中,工业硅和多晶硅产量占比较2020年分别增长14.6个百分点和18.8个百分点,硅片产量较2020年增长3.5倍。全球产能排名前两位的工业硅企业、前七位的多晶硅企业和前十位的单晶硅企业均根植中国,更有骨干企业在东南亚、中东等地投资布局,形成“中国技术+全球布局”的发展新格局。 从2005年到2024年,我国多晶硅产能从300吨/年持续增长至287万吨/年,全球占比从0.6%提升至94.4%;产量则从60吨/年持续增长至184万吨/年,全球占比从0.2%提升至94.2%。 技术装备实现从追赶到领先 一是装备水平全球领先,国产化率达100%。我国硅产业新建产能装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,部分装置大型化引领全球。工业硅大型矿热炉技术、多晶硅大型节能高效还原炉设备产业化技术日臻成熟,改变了产业发展格局;采用大型直拉炉、热场和坩埚拉单晶硅,通过智能制造技术,实现更低氧含量、更高产能、更高性价比,加速新一轮N型技术迭代,当前运行产能超过700GW、占比超过70%。 二是生产电耗全球领先,高效生产与绿色环保效益显著。2024年,我国33000kVA大型矿热炉电耗最低降至10500千瓦时/吨,单炉产量超过65吨/天。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平均综合电耗降至55千瓦时/千克,较2020年下降15.4%,颗粒硅平均综合电耗降至13.8千瓦时/千克;直拉单晶平均综合电耗降至20千瓦时/千克,较2020年下降20%以上。 三是光伏用高端产品全球领先,产品结构实现高端化突破。多晶硅产品品质大幅提升,N型硅料产量占比从2023年初的4%跃升至70%,颗粒硅产量占比提高至15%。硅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,N型硅片占比从2023年初的10%提高至70%。